风水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殡葬指南风水指南
汉民族殡葬文化

“汉民族殡葬文化”是指广大汉民族人群居住区的人在共同认可的死亡观的指导下,处理遗体的方式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民族品性、风俗道德、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它主要集中反映在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文化背景、以汉人为主要居住人群、以传统农业社会为主流社会生活形态的地方。

汉民族殡葬文化是殡葬文化系统下的一个子概念。

“汉民族”已经发展为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很模糊的概念,很难有一个十分精准的界定。汉民族己经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民族。因此,“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殡葬习俗文化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的地方也十分正常。事实上,这些差异在丰富了汉民族殡葬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各种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在这种状态下,想要拥有一本百科全书式的汉民族殡葬文化的著作,还需要保持长久的耐心,同时,真有这本书也未必有阅读的市场,但好在人类的某一些书籍的价值只是为保存人类生活智慧而写作和保存的。

近三十年来,传统农业社会的以血缘为枢纽的群居方式己被现代化所逐渐取代,颠覆是必然的。国内城镇与乡村的人口高速流动、自然村落风速消失,并且,随着国门的洞开,人口交流的全球化趋势日趋强烈,各种宗教文化也随之流动与扩散,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模式的汉民族的殡葬文化己受到各种地区文化的差距的刺激,同时,异族文化、宗教文化(以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为主)的影响,正在全面挑战传统的汉民族殡葬文化及其相应的系统,这自然给现代殡葬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现代文化背景下做到从传统农业文明的历史沉淀中逐步演化到与现代文明发展从观念形态的根性上的融合,如何在科学高速发展,各种宗教又在国内风潮般复苏的冲突中,既能满足逝者最后的宗教文化或特殊风俗要求,又符合国家现行相关的法规与条例,这不仅反映出一个现代社会整体的人文关怀的文明程度和发展能力,也反映出一个殡葬行业专业团队的品质、智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发展性努力中,它能反映出最广大的汉民族大众对人类生命存在形态发展的集体认知的努力探索,毕竟这是对死亡的积极意义的一种本质的肯定。

最近网上流行一首殡文化之歌,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改编而成。其歌词大抵如下:

“年老的朋友们,难得来相会,火葬场门口都去排队,你先烧,我先烧,其实都无所谓,哭哭啼啼就让他先成灰。

再过二十年,大家再相会,火葬场门口都是灰一堆,你一堆,我一堆,谁都不认识谁,统统送到农村作化肥。”

其实这首歌早在十五年前就在成渝两地流行了,其改编者应是红极一时的成渝笑星李伯清先生。我和同事早己耳熟能详。

在这首歌中,多少包含着人生虚无的意味,多少有几许无奈与凄惨。

正如李工清教授所言,火化断灭了中国人重生的梦想,这成为当代中国人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物质功利和享受、行为容易偏于极端的社会心理因素。我同意。

火葬还是土葬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个人的遗体处置权属于个人还是国家的问题,是一个基本人权的问题。

政府划定火化区或非火化区是根据火化设施建设的区位,是否火化也是根据逝者的宗教信仰及国籍。我个人认为这是对广大汉民族大众的一种区位、宗教、国籍的不平等。

于是,年老时迁往非火化区、或皈依某一宗教、或加入某外国籍都成为一种逃避火化的迂回而有效的方式。

在深圳的华侨公墓里,一些执有华侨身份的当地人都享受了全尸土葬的非国民待遇。所以,在众多的加入外国籍的汉人中,有人纯粹是为了土葬的方便。这应当是容易被理解的。

虽然人生注定无意义,但我还是愿意让我和我的同事们在无意义中去创造人生的文化意义,于是,上述这首歌又再一次被我改为:

“亲爱的朋友们,难得来相会,生活多奇妙,爱情多甜美,你一杯,我一杯,何必要认识谁,人生豪迈潇洒走一回。

生命有长短,生死莫贪恋,各自多珍重,彼此勤挂念,齐努力,共奋斗,教人生不后悔,天朝地府咱再走一回。”

是否积极了一些呢?

生命的过程中是否快乐,完全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